政策制度

    政策制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制度 -> 正文

    校教务〔2023〕47号《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教学综合改革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23

    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课程整合教学

    综合改革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基本学制:5年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门类:临床医学类

    专业代码:1002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宽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与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基础,能够从事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疾病预防等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和学术领域

    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方法, 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3.能够描述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原则。

    4.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5.能够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

    6.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提出相应的  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具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临床能力领域

    1.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3.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4.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  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解释。

    6.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  其合理性。

    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努力同患者及其家  属共同制订诊疗计划,并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进行沟通,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9.能够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疗方案。

    10.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具有对 病人和广大民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11.能够依据客观证据,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12.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13.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用对症、心 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14.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进行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与分析能力。

    15.熟悉一门外语,具有基本交流能力,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书刊。

    16.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独立获取知识。

    (三)健康与社会领域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2.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因素。

    3.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4.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5.能够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  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7.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四)职业素养领域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优良道德情操,志愿为医学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  医疗服务;

    2.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良好沟通和组织领导力等素养。

    3.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  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4.能够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  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  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强健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用法律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6.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学习。        

    7.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和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精神。      

    8.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9.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了解体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达到国  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10.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

    三、修业年限与时间分配

    (一)修业年限:五年。

    (二)时间分配:

    1  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学年

    教学

    考试、毕业考核

    假期

    军训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毕业实习

    合计

    15

    1

    6

    2

    1


    25

    17

    2

    8




    27

    17

    2

    6




    25

    17

    2

    8




    27

    17

    2

    6




    25

    17

    2

    8




    27

    17

    2

    6




    25

    10

    2

    0



    15

    27

    0

    0

    0



    25

    25

    0

    2

    2


    1

    10

    15

    总计

    127

    17

    50

    2

    2

    50

    248

    备注:1.秋季学期国庆放假1周,寒假5周,假期共6周。

    2.思想政治课实践安排在寒暑假或穿插在实习阶段进行。

    3.入学教育1周,安排在第1学期开学进行,军训安排在第1学期开学初进行。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二)主要课程:

    1.学科课程: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

    2.课程整合模块:医学基础引论、神经科学、感染与防御、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与肿瘤系统、运动系统和皮肤、生殖与发育、五官科学、临床技能学

    五、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程设置

    表2  课程设置分类表

    课程类型

    门数

    学分

    学时数

    理论课

    实践课

    实验教学%

    公共基础课程

    21

    58

    1056

    702

    354

    33.5

    专业基础课程

    7

    22.5

    431

    278

    153

    35.5

    专业课程

    15

    96

    1872

    1193

    679

    36.3

    总计

    43

    176.5

    3359

    2173

    1186

    35.3

    (二)指定选修课程设置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五年,选修课程分为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生须修满12.5学分,其中艺术类课程的选修学分不少于2学分。本专业原设置7门指定选修课,共10学分,其中《全科医学概念》、《临床思维学》、《执业医师辅导》3门,共计3.5分,60学时,已融合入模块中;调整为5门指定选修课,共计7.5分。

    六、毕业实习安排

    临床实习50周,每周记一个学分,共50学分,安排在第8第13周至10学期第10周进行。

    3  毕业实习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科室

    时间

    科室

    时间

    内科

    16

    外科

    14

    妇产科

    6

    儿科

    6

    社区实习

    2

    自选科

    2

    急诊

    2

    机动周

    2

    七、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够在医疗单位、卫生保健系统、医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临床医疗、卫生保  健、教育和科研等相关工作;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继续开展专业学    位教育。

    八、第二课堂要求

    学校对学生第二课堂进行量化管理,实行学分认定制度,学生在校期间须最低获得“ 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认证中心”认定的“第二课堂成绩单”6学分,主要体现在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创新创业、志愿公益、文体活动、技能特长6个类别。各类别具体内容及学分标准参见《广东医科大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暂行)》(校团委〔2019〕3号)。

    九、成绩考核、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一)成绩考核

    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及实习均需考核,必修课与选修课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选修课程分为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计入成绩档案。

    实习科目考核必须按学校实习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考核成绩载入成绩登记册,成绩合格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学分,成绩与学分一并归入个人档案。

    (二)综合考试

    1.毕业技能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全面考核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沟通能力与人文关爱、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

    2.毕业理论综合考试: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学生必须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参加毕业理论考试,含内科学30%、外科学30%、妇产科学15%、儿科学15%、传染病学10%。

    (三)毕业要求

    符合学校《广东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规定的毕业要求,修完并通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毕业技能考核和毕业理论综合考试合格。

    学分要求至少应修满本专业要求的241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76.5学分,选修课程12.5学分(含艺术类课程2学分),毕业实习50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合格。达到要求方准予毕业,颁发广东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四)学位授予

    符合国家教育部和我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教学进程表

     

     

     


    4.卓越班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教学进程表(2022级)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实习


    总计

    理论

    实验

    15

    17

    17

    17

    17

    17

    17

    10

    50

    通识公共课程

    1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2.5

    44

    44

    0

    44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ideology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

    45

    45

    0




    45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3

    45

    45

    0



    45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2.5

    38

    38

    0


    38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of Maxist

    2.5

    38

    38

    0


    38









    6

    思想道德与法治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2.5

    38

    38

    0

    38










    7

    形势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2

    32

    32

    0

    8

    8

    8

    8







    8

    思想政治实践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2

    30

    0

    30




    30







    9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4

    144

    0

    144

    36

    36

    36

    36







    10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6

    90

    60

    30

    42

    48









    11

    医学人文英语

    Medical Humanities English

    6

    96

    64

    32



    48

    48







    12

    劳动教育

    Labor Education

    1.5

    32

    8

    24

    8

    8

    8

    8







    13

    信息技术基础

    Found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

    60

    30

    30


    60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2

    32

    32

    0

    16

    16









    15

    医用高等数学

    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2

    30

    30

    0

    30










    16

    医用物理学

    Medical Physics

    3

    60

    38

    22


    60









    17

    基础化学

    Basic Chemistry

    3

    60

    42

    18

    60










    18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3

    60

    36

    24


    60









    19

    医学伦理学

    Medical Ethics

    1.5

    28

    28

    0






    28





    20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1.5

    26

    26

    0







    26




    21

    医患沟通学(Ⅰ)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Ⅰ)

    1.5

    28

    28

    0







    28




    小计


    58

    1056

    702

    354

    282

    372

    145

    175

    0

    28

    54

    0

    0

    0

    专业基础课程

    22

    医学细胞生物学(Ⅰ)

    Medical Cell Biology(Ⅰ)

    2.5

    46

    28

    18

    46










    23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Anatomy

    5

    105

    56

    49

    105










    2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6

    112

    72

    40



    112








    25

    预防医学(Ⅰ)

    Preventive Medicine(Ⅰ)

    4

    69

    54

    15



    69








    26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1.5

    24

    24

    0




    24







    27

    卫生统计学(Ⅰ)

    Health Statistics(Ⅰ)

    1.5

    30

    24

    6



    30








    28

    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Anatomy

    2

    45

    20

    25


    45










    小计

    22.5

    431

    278

    153

    151

    45

    211

    24

    0

    0

    0

    0

    0

    0

    专业课程

    29

    模块 1:医学基础引论

    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4

    70

    52

    18



    70








    30

    模块 2:感染与防御

    Infection and defense

    10

    201

    125

    76




    201







    31

    模块 3:临床技能学

    Clinical skills

    19

    388

    218

    170




    78

    88

    94

    128




    32

    模块 4: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6.5

    130

    79

    51





    130






    33

    模块 5: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5

    107

    58

    49





    107






    34

    模块 6: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6.5

    137

    77

    60





    137






    35

    模块 7: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4

    78

    46

    32






    78





    36

    模块 8:内分泌与代谢系统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systems

    3.5

    67

    41

    26






    67





    37

    模块 9:血液与肿瘤

    Blood and tumor

    3.5

    65

    41

    24







    65




    38

    模块10: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8

    153

    109

    44






    153





    39

    模块11:运动系统和皮肤

    Motor system and skin

    5.5

    103

    67

    36








    103



    40

    模块12:生殖与发育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10

    188

    130

    58







    188




    41

    模块13:五官科学

    Science of facial features

    5

    87

    66

    21








    87



    42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

    72

    64

    8


    72









    43

    临床康复医学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1.5

    26

    20

    6








    26



    小计


    96

    1872

    1193

    679

    0

    72

    70

    279

    462

    392

    381

    216

    0

    0

    必修课学时、学分合计


    176.5

    3359

    2173

    1186

    433

    489

    426

    478

    462

    420

    435

    216

    0

    0

    每学期平均周学时






    30.9

    28.8

    25.1

    28.1

    27.2

    24.7

    25.6

    21.6

    0.0

    0.0

    指定选修课

    1

    新生教育

    Freshman education

    1

    22

    22

    0

    22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mission of young students

    1

    24

    24

    0

    24










    3

    医学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Medical Big Data Analysis and Decision Making

    2

    44

    22

    22







    44




    4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

    34

    34

    0



    18


    16






    5

    医学传播学

    Medical communication

    1.5

    24

    24

    0







    24





    小计


    7.5

    148

    126

    22

    46

    0

    18

    0

    16

    0

    68

    0

    0

    0

    备注:1.英语实践课程由老师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2.劳动教育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安排以及考核。

     

     

     

     

     

     

     

     

     

     


    十一、实施要求

    1.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以培养方案为依据,主动适应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对照国家医学教育标准,贯彻以岗位胜任力以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训练,加强医学人文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与人际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深化基础与临床全面融通的医学课程整合改革,构建以临床问题解决和临床医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课程体系,强化以疾病预防与控制为主的观念;继续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和交互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服务,强化组织制度,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体系。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推进PBL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探究式教学、模拟教学、床边教学等多种方式的教学;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

    源,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外语教学,鼓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专业外语教学,尤其应结合医学专业教育需求在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中广泛应用双语教学,加大临床课程全英教学改革力度,在  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对应。

    5.要深化形成性评价改革,通过学习记录评价、PBL评价、OSCE、随堂考核、床边考核、网上自测等形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提供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完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6.继续健全和完善基础、临床双导师制度,通过融入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和创新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基础;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指导学生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学术活动开展科研实践。

    7.适当压缩理论讲授学时,合理安排实践(实验)教学比例,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在第1-6学期安排学生假期到医院或社区机构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校际、国际交流交换培养;强化临床和预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范社区(全科)医疗实践,推进小班教学和床边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强化实践教学质量控制。

    8.探索贯穿本科医学教育全过程的医学人文教育,加强隐性人文课程建设,通过选修课程、网络课程拓展人文课程教学,强化学生沟通交流技能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  道德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技能。

    9.注重医学教育整体性,坚持医学精英教育模式,合理调整招生规模与生源,结合本专业培养特点积极探索学生淘汰分流办法,在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学生校际交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练计划、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加强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