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4年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有关项目申报立项及推荐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
本次申报项目类别具体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现代产业学院、专项人才培养计划8个类别。各类别项目的申报要求详见《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荐立项指南》(附件1)。
二、推荐名额数
本年度我校获批推荐名额数为7个(所有类别)。
三、申报要求
(一)项目负责人申报要求: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的项目申报原则上需要学校相关单位或教研室负责人主持申报;
2.现代产业学院和专项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申报原则上需要相关学院副院长及以上主持申报;
3.近三年已校级立项项目可进一步完善材料提交申报,项目名单详见附表3。
(二)申报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予立项:
1.近3年来(自 2021年9月1日起计算,下同),负责人主持有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按文件要求应参加但未参加省级验收;
2.所主持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2022年度省级验收中
列为“不通过”或在上一年度省级验收中列为“不通过”或“暂缓通过”;
3.主持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尚未校内结题再次申报同 类别项目
4.2024年申请同时主持多个类别项目;
5.不具备副高级或以上职称;
6.发生师德师风问题或教学事故等应予限制立项的情况;
7.申报项目与近三年校级项目内容高度相似或更换负责人申报。
四、提交材料要求
(一)提交时间
2024年10月17日24时前。
(二)提交内容
1.自行下载申报书样表压缩包(附见2),选择相应申报类型的申报书完成《申报书》和《佐证材料》;
2.格式为PDF,其中《申报书》首页需所在学院(单位)盖章;
3.“建设经费预算”和“学校意见”部分无需签字和盖章。
(三)提交方式
本次项目申报是通过学校教学项目申报评审平台提交材料。
1.平台网址:http://jky.gdmu.edu.cn/
2.账号和密码:个人超星账号和密码
3.进入界面后的“在线申报”,在“广东医科大学202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 ”项目上传申报材料,网站在截止时间后将自动停止申报,请申报人注意提交时间,逾期未提交一律不予受理。
请各教学单位积极组织好本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保证材料真实性。教务部将组织专家组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复核、评审和择优推荐。
联系人:刘老师、尹老师;联系电话:0769-22896288。
附件:1.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荐立项指南
2.各类申报书样表
3.2021-2023年校级立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教务部
2024年10月8日
附表
2021-2023年校级立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别 | 立项年份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立项文件号 | 备注 |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2021年 | 广东医科大学老年护理沟通技能实践教学基地 | 刘琼玲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2022年 | 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实践基地(义工“幸福银行”) | 王双苗 | 校教务〔2022〕38号 | 已省级立项 |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2022年 |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 官成浓 | 校教务〔2022〕38号 |
|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沉香文化博物馆、广东香城集团岭南中医药文化实践教学基地 | 赵文昌 | 校教务〔2023〕58号 |
|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医学生临床心理实践教学基地 | 林志雄 | 校教务〔2023〕58号 |
|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应用心理学专业“医艺”特色班实践教学基地 | 褚成静 | 校教务〔2023〕58号 |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2022年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 佟琳 | 校教务〔2022〕38号 |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1年 | 广东医科大学普门科技实践教学基地 | 熊兴东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2年 |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赵文昌 | 校教务〔2022〕38号 | 已省级立项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2年 | 广东医科大学-深圳先健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黄石安 | 校教务〔2022〕38号 |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体外诊断技术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徐军发 | 校教务〔2023〕58号 | 已省级立项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广东医科大学-大参林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邹丽宜 | 校教务〔2023〕58号 |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广东医科大学-中山市公安局法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 赖小平 | 校教务〔2023〕58号 |
|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2023年 | 广东红珊瑚药业有限公司-东莞胶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威立特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周慧 | 校教务〔2023〕58号 |
|
课程教研室 | 2023年 | 广东医科大学-南国药业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吴科锋 | 校教务〔2023〕58号 |
|
课程教研室 | 2021年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研室 | 张海涛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课程教研室 | 2021年 | 药理学课程教研室 | 鲁澄宇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课程教研室 | 2022年 | 毒理学课程教研室 | 唐焕文 | 校教务〔2022〕38号 | 已省级立项 |
课程教研室 | 2022年 | 外科学系课程教研室 | 王志刚 | 校教务〔2022〕38号 |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生理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 张秀娟 | 校教务〔2022〕38号 |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3年 | 卫生检验学教研室 | 郭莲仙 | 校教务〔2023〕58号 | 已省级立项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3年 | 外科总论教研室 | 刘宏伟 | 校教务〔2023〕58号 |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3年 | 生理学课程教研室 | 张秀娟 | 校教务〔2023〕58号 |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3年 | 基于OBE理念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教研室 | 周艳芳 | 校教务〔2023〕58号 |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3年 | 临床血液检验学 | 谢朝阳 | 校教务〔2023〕58号 |
|
课程教研室(虚拟教研室) | 2023年 |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研室 | 刘小山 | 校教务〔2023〕58号 |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23年 | 药物分析课程教研室 | 汤南 | 校教务〔2023〕58号 |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21年 |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徐晓红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22年 |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能情景模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刘华锋 | 校教务〔2022〕38号 | 已省级立项 |
现代产业学院 | 2022年 | 卫生检验与检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郭莲仙 | 校教务〔2022〕38号 | 已省级立项 |
现代产业学院 | 2021年 | 广东医科大学体外诊断产业学院 | 徐军发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现代产业学院 | 2022年 | 医学影像设备现代产业学院 | 林林 | 校教务〔2022〕38号 |
|
校企联合实验室 | 2023年 | 广东医科大学乐土生命科技产业学院 | 杨懋勋 | 校教务〔2023〕58号 | 已省级立项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2年 | 医学电子创新联合实验室 | 何青 | 校教务〔2022〕38号 |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1年 | 拔尖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实验班 | 刘林华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1年 | 卓越医用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班 | 何青 | 校教务〔2021〕60号 | 已省级立项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2年 | 广东医科大学体外诊断产业技术特色班 | 徐军发 | 校教务〔2022〕38号 | 已省级立项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2年 | “五术并育”麻醉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张良清 | 校教务〔2022〕38号 |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2年 | 复合应用型健康医疗大数据人才创新实验班 | 丁元林 | 校教务〔2022〕38号 |
|
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2023年 | 基于整合课程改革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临床医学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佟琳 | 校教务〔2023〕58号 | 已省级立项 |
| 2023年 | 医工交叉联合学士学位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刘钰瑜 | 校教务〔2023〕58号 | 已省级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