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临床赛道(赛场一)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课题名称 | 课题负责人 |
|
|
|
化学遗传学调控下丘脑室旁核vglut2能神经元活性影响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 邱梓杰 | 一等奖 | 1 | 是 |
Mayamycin结合CDK7调控超级增强子复合物CAK介导STMN1的转录活性发挥抗三阴性乳腺癌的机制研究 | 陈玉玲 | 一等奖 | 2 | 是 |
负载雷公藤红素的靶向型干细胞纳米囊泡协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研究 | 谢文康 | 二等奖 | 3 | 是 |
PPARG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李烊 | 二等奖 | 4 | 是 |
基于超级增强子驱动的核心转录因子FOXP1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赖纯 | 二等奖 | 5 | 是 |
CD8T细胞与巨噬细胞通过BTLA-HVEM cross talk在结核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丁怡然 | 二等奖 | 6 | 是 |
CDKN1A通过诱导细胞质ROS生成和铁死亡促进顺铂诱导的AKI | 陈均铭 | 二等奖 | 7 | 否 |
川陈皮素靶向HIF-1a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抑制铁死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 陈卓思 | 三等奖 | 8 | 否 |
基于双重机器学习建模和高通量筛选的 HDAC10 抑制剂的发现 | 陶家华 | 三等奖 | 9 | 否 |
木犀草素调节ALOX15治疗哮喘气道上皮细胞中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 刘康地 | 三等奖 | 10 | 否 |
光动力介导新型光敏剂靶向溶酶体增强巨噬细胞抗结核治疗策略 | 杨轩宇 | 三等奖 | 11 | 否 |
野黄芩苷靶向作用ALOX5调控铁死亡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发生的机制研究 | 吴熠汉 | 三等奖 | 12 | 否 |
法医赛道(赛场一)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构建以STR为核心的宏单倍型检测系统分析混合检材 | 姜奕雪 | 三等奖 | 1 | 是 |
S100A9在无典型病变心源性猝死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学研究 | 吝晨 | 三等奖 | 2 | 是 |
健康个体口腔微生物组多样性分析 | 黄厚裔 | 三等奖 | 3 | 否 |
检验医学项目(赛场一)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柔性SERS传感器用于皮肤黑素瘤检测 | 刘培畅 | 一等奖 | 1 | 是 |
基于硫酸改性的氧化锌搭载多壁碳纳米管实时监控的便携式诊断糖尿病设备 | 余家琳 | 二等奖 | 2 | 否 |
基于新型AGO蛋白的无扩增快速检测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诊断中的应用 | 付雪飞 | 三等奖 | 3 | 否 |
预防医学赛道(赛场二)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STAT3激活 ACSL4转录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在敌草快引起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 曾楚文 | 二等奖 | 1 | 是 |
磷酸三苯酯诱导脂代谢紊乱促进雄鼠肥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陈婷 | 二等奖 | 2 | 是 |
基于大数据构建社区老年肌少症血液诊断标准助力健康老龄化 | 张宗盛 | 二等奖 | 3 | 否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花色苷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 | 吴琳 | 三等奖 | 4 | 否 |
中医药赛道(赛场二)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物-免疫炎症”通路探究中药白粉藤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 肖乐怡 | 二等奖 | 1 | 是 |
石菖蒲基于ERK/HIF-1α信号通路介导“微生物-肠-脑轴”途径调节双歧杆菌水平改善AD及其机制研究 | 李嘉琪 | 二等奖 | 2 | 是 |
红姑娘果花萼提取物酸浆苦素B、E的镁纳米微电机新型给药系统的构建并联合治疗脓毒血症 | 叶丰荣 | 三等奖 | 3 | 否 |
巨噬细胞靶向的纳米中药的制备及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设计 | 崔玉莹 | 三等奖 | 4 | 否 |
口腔赛道(赛场二)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促进血管生成的复合TPMS骨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下颌骨缺损再生 (本项目去年获设计论坛的全国铜奖,今年直通复赛,不另占名额)) | 胡佳琦 | 一等奖 | 1 | 是 |
TRIM21通过STING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加剧慢性根尖周炎的机制研究 | 赖彦霖 | 三等奖 | 2 | 是 |
靶向巨噬细胞的蜂毒肽纳米递送系统对牙周炎的治疗研究 | 揭英锦 | 三等奖 | 3 | 是 |
应用维生素K下调铁死亡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 陈萱 | 三等奖 | 4 | 否 |
国际论坛赛道(赛场二)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Zn离子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保护作用 | 游振华 | 三等奖 | 1 | 是 |
交叉学科赛道(赛场二) | 校赛获奖情况 | 赛道内排名 | 是否推荐进入复赛 |
基于神经辐射场 3D 打印hucMSCs 仿生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 | 林宝仪 | 一等奖 | 1 | 是 |
酸响应性多功能核-壳型负载黄芩素光动力——化学疗法联合诱导铁死亡治疗结肠癌的研究 | 黄倩莹 | 一等奖 | 2 | 是 |
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脑年龄预测模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 发育趋势应用研究 | 罗诗雨 | 二等奖 | 3 | 否 |
X射线响应型硅碲前药调控细胞内部pH促进肿瘤铁死亡 | 吕心妍 | 三等奖 | 4 | 否 |
电针刺激不同穴位对眼肌活性恢复的影响 | 杨文淇 | 三等奖 | 5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