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课程命题创新和考试评价改革,提升教师命题及评价应用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举办第二届题库命题创新大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及范围
(一)参赛课程范围。以课程为单位参赛,课程范围不限,专业不限,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为主; 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教育计划内必修课程须达到参赛全覆盖。
(二)参赛队伍要求。学校全日制本科专业任课教师,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报名。其中,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且团队教师人数不超过5人。
二、比赛内容
比赛分学院(部)初赛、学校复赛二个阶段。复赛包括网络评审和现场汇报答辩两个环节。复赛名额按各学院本学期授课任务10%的课程比例推荐。
(一)网络评审
1.试卷:1套,试卷满分为100分,新编原创性题目不少于20道,且不存在版权问题。
2.命题方案设计:按模板说明该套试卷的命题方案(附件1)。
3.考试分析报告:该试卷需经过不少于30名测试对象(该课程上课学生参加考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组织考试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的内容有:
(1)基本数据。包括:测试成绩分布情况(平均分、分数中位数、标准差、成绩分布曲线)、各测试试题的“两度”分析(难度、区分度)、试题特征曲线、测试试卷的“四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也可以增加个性化分析内容。
(2)试题分析。选择该试卷中的2道新编原创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试题分析(附件2)表。
(3)个人对试卷设计的总体评价和对于试题设计、试卷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计划的改进措施。
具体内容可参考《<考试分析报告>评分标准》(附件3)。
(二)现场汇报答辩。
1.教学实施。介绍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
2.考核构成。介绍本门课程的整体考核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管理、形成性评价(须突出反馈和整改),以及成绩构成等。
3.命题计划。介绍本套试卷的总体命题设计思路、试卷中试题覆盖教学大纲情况、所考察的知识点构成、试题难度构成情况、试卷总体的预估难度。
4.试题设计思路。从试卷中自选2道原创试题,阐述试题的设计思路,包含题干和选项设计。如:题干和选项设计是否符合选择题设计原则;学生从阅读试题的题干信息到得出答案需要经过的思维路径,题目中涉及并需要综合应用的学科知识点等。
5.试卷分析报告。解读考试分析报告,并针对该试题分析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原因,从教学、考核等角度提出反馈及改进建议。
6.评委提问和评分。设评委提问和选手个人(团队)答辩,专家按照《现场汇报评分标准》(附件4)评分。
三、比赛评比与结果
(一)成绩计分规则
网络评审(试卷、命题方案设计、考试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0%;汇报答辩按占总成绩的50%。
(二)评审专家组成
由校外和校内资深专家组成。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评奖。
(三)奖励办法
1.个人(团队)奖
比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获得网络评审与现场汇报最高分的选手为特等奖,如不满足条件可空缺。
2.优秀组织奖。对大赛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大赛成绩突出、影响效果明显的组织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
3.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试卷、命题方案设计、试卷分析报告将汇编成册,供校内教师学习;成绩优秀者将作为备选选手参加国家、省、市教育等系统组织的同类别教学比赛。
四、组织程序与工作进度安排
(一)初赛
各学院需组织内部选拔赛,并精心培育校级复赛选手,确保选手质量。请务必于2025年3月10日前,将以下材料以纸质版(加盖公章)和电子版形式报送至两校区教务部考务科,报送邮箱:827926790@qq.com
1.第二届题库命题创新大赛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详见附件5)。
2.参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试卷、命题方案设计及考试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
(二)复赛
专家现场听取选手汇报、提问、答辩,并打分。比赛结果以文件正式公布,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本届比赛,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并切实做好初赛工作。特别强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的所有课程均需参与初赛,请各学院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二)教研室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考试分析报告》和现场汇报的评分标准,发挥命题和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三)参赛教师(团队)需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创新教育评价方法,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考核,重视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并持续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四)参赛作品需保证教学相关材料的原创性,即本人(团队)原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首次应用,严禁抄袭或已使用的自命题。如有侵权或知识产权纠纷,参赛教师需自行承担责任。
联系人:马老师 0769-22896140
教务部
2024年11月28日